新能源汽车的实际行驶距离与厂家宣称的续航里程有很大出入,这让许多车主产生了被欺骗的感觉。接下来,我们将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种种原因。
测试标准理想化
CLTC和NEDC是衡量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的标准,但这类测试通常在实验室里完成。在实验室,环境稳定、速度固定、路况简单,外界干扰很小,车辆能耗不高,所以续航数据看起来很理想。但现实中,道路情况多变复杂,气温变化无常,这些测试标准与实际驾驶环境存在较大差异。
低温影响大
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的表现力明显下降。数据显示,不少新能源汽车在寒冷气候下的实际行驶距离,只有标称里程的一半至六成。到了冬天,许多消费者明显感到车辆的续航能力大幅降低,有的甚至不到标称里程的一半。这让他们在出行时不得不频繁寻找充电点,既麻烦又增加了烦恼。
车企手段干扰
有些汽车厂商在测试阶段实施了不合规的手段。他们为了降低测试时的能源使用,选择了关掉车辆的空调,减小电机的工作功率,还特别修改了车辆软件,目的是让续航里程的数据显得更理想。而且,某些企业还会在测试前对电池进行特殊处理,以此来提升电池的表现,以期在测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厂商态度强硬
消费者对车辆续航里程不实报告感到不满,而汽车制造商却坚持己见。他们辩称“夏季续航减少到六成、冬季减少到五成是电动车行业的常态”,以此作为拒绝承认车辆存在问题的理由。这样的做法使消费者感到无奈,问题迟迟未得到妥善处理,这也逐渐削弱了他们对新能源汽车的信任。
增程式技术困境
增程式技术,以理想和问界为例,尽管在理论上能减轻对续航能力的担忧,但纯电动车在实际行驶中,续航里程常常难以满足预期。这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驾驶习惯、环境状况和车辆负载等。特别是当车辆在高速行驶或电量不足时 https://www.linshuizhaopin.com,发动机介入的次数增多,使得纯电动车的续航能力降低,进而让消费者对纯电动续航的真实性产生疑虑。
不同场景差异大
不同驾驶条件下,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表现差异明显。以小米SU7为例,它在高速行驶时,动力输出稳定,能耗不高。但高速行驶中空气阻力较大,电机需要持续承受重负荷,这造成了实际行驶里程与官方宣称的数值有所出入。此外,尽管那些能智能分配电力的高效能量管理系统可以让车辆在多种工况下保持低能耗,并且达到较长的行驶距离,但这样的车型并不常见。
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数据存在不符现象,我们是要与制造商进行交流商讨,还是选择默默忍受?期待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此外,别忘了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